24小时服务热线:4000-888-707

 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公司
福建口岸实现大豆油出口零突破 海关精准服务助产业出海​
来源:东南网 | 作者:. | 发布时间: 2025-10-13 | 16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在杭州海关以创新举措推动 “入境流量” 转化为 “消费增量” 的同时,福建口岸在外贸出口领域传来突破性进展。2025 年 10 月 10 日,装载 6000 吨初榨大豆油的新加坡籍 “美赞” 轮从湄洲湾港肖厝港区启航驶向印度,标志着福建口岸首次实现大豆油出口。这一突破不仅改写了福建粮油产品 “鲜有出口” 的历史,更成为海关精准赋能地方产业、拓展外贸新空间的生动实践,与全国海关 “进出并重、双向赋能” 的发展格局形成呼应。

此次出口突破的背后,是企业技术升级与口岸服务升级的同频共振。本批出口大豆油源自福建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—— 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,该企业依托年产能 200 多万吨的粮油加工体系,通过工艺优化实现了大豆油品质与产能的双重提升。“国内加工技术的成熟加上国际市场价格窗口期的出现,让我们坚定了‘走出去’的信心。” 企业油脂产线负责人施宝兰透露,这批订单借助国内外市场价差,预计可提升企业收益 2% 至 3%。而肖厝港区作为泉州唯一直通铁路的港口,完善的仓储、灌装及管道输送体系,实现了从生产加工到装船出口的无缝衔接,为高效出海提供了硬件支撑。

泉州海关的 “全链条护航” 成为此次突破的关键推力,其服务模式与杭州海关的通关便利化创新一脉相承。针对企业首次出口大豆油的政策盲区,海关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 “一对一” 帮扶,深入解读印度市场检验检疫标准,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自检自控体系。在通关环节,海关打造 “智慧监管 + 高效服务” 组合拳:通过 “网上报检”“提前申报” 等数字化手段简化流程,联合肖厝边检站量身定制 “一船一策” 方案,落实 24 小时预约通关服务,最终实现 “靠港即作业、完货即离港”,最大限度降低船舶滞港成本。这种 “政策下沉 + 精准对接” 的服务,与杭州海关为进口生鲜开辟 “绿色通道” 异曲同工,均体现了海关根据物项特性优化监管的灵活性。

从行业维度看,这一突破更折射出中国粮油贸易的结构性转型。长期以来,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植物油进口国,年均进口量达 1200 万吨左右,大豆油主要依赖进口大豆压榨生产。而福建口岸此次出口,不仅打破了阿根廷、巴西等国对全球大豆油出口市场的垄断(阿根廷占全球出口量 45%),更标志着中国从 “粮油进口大国” 向 “加工出口强国” 转型迈出重要一步。尤为关键的是,此次出口目的地选择印度 —— 全球主要植物油进口市场之一,精准契合了 “一带一路” 共建国家的需求,为后续拓展沿线市场奠定了基础。

泉州港务集团肖厝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晓东表示,此次首航成功验证了港口在跨境物流链中的核心作用,下一步将深化与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的粮油贸易合作。这一规划与复旦大学报告中 “新兴市场成为外贸增长核心支撑” 的结论形成呼应,也为中国外贸多元化格局再添新例证。从杭州的 “入境消费激活” 到福建的 “出口产业突围”,海关监管服务正从不同维度发力,既保障了 “进来的” 高效流通,也助力了 “出去的” 顺畅出海,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供了坚实保障。